“上海黃浦豫園175平精裝大平層,僅570萬”“上海老靜安102平方米三房帶私家小院,僅300萬元”“陸家嘴超高品質法式風小戶型,到手200萬”……在各大社交平臺,充斥著大量房源推介,各種宣傳讓人眼花繚亂,價格之低更令人咋舌。
但是當網友與消息發(fā)布者留言時,基本都被要求“有興趣的話,可以私信跟后臺聯(lián)系”,當記者私信聯(lián)系了幾個博主之后,又被要求留電話或者加微信才給發(fā)送房源信息。
近日,上海奉賢區(qū)城管執(zhí)法局對某房地產公司發(fā)布虛假房源信息行為,開出罰單,再次引發(fā)社會關注。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社交平臺上這些“價廉物美”的房子,實際卻是“鏡花水月”,引流是一部分因素,背后更暗藏獲取流量、套取信息等“套路”。
【實探】
網絡低價房源不實 預約看房發(fā)現(xiàn)房子屬性被模糊或“不存在”
記者在某社交平臺上搜索“房源”“好房”等關鍵詞,彈出近千條相關信息?!捌謻|陸家嘴超高品質法式風小戶型,到手200萬”“黃浦豫園175平精裝大平層,僅570萬”……這些平臺上曬出的“低價好房”,無論是均價還是總價,均低于周邊相鄰地段房價30%至40%,甚至攔腰斬。
在很多短視頻平臺上,同樣充斥著各類打著低價好房旗號的視頻作品。它們當中,絕大部分并沒有明確的地址信息,部分以第一視角直接在房間內拍攝,大多數(shù)則是幾張圖片滾動播放,僅憑這些細節(jié),根本難以辨別房源的真實性。
4月中旬,貝殼財經記者私信問發(fā)布者如何看房,不久后收到回復,“留個微信給您看詳細資料”。留下聯(lián)系方式后,一位自稱房產中介“小文”的女士就給記者回電詢問要看哪套房,記者提出想看“黃浦豫園的175平精裝大平層”。
4月11日,記者與房產中介“小文”相約在上海黃浦區(qū)豫園地鐵站見面。見面后,對方直言告訴貝殼財經記者這是一棟1999年的商務樓,本是一整層辦公樓,如今被隔成8間,各自獨立。每套155平米至175平米不等,是“商住兩用房”?!斑@房子真的很不錯,除了水電是商用的,貴一點,這地段、這環(huán)境、這采光,都很好,所以價格才便宜?!彼€表示,可以約房東看房,價格還能“再談談”,并表示,這個房子很暢銷,整個樓有十層都是這個房東的,已經賣出了一大半。當記者問及為什么不在網上說清楚房屋是“商住房”,他答到,“不這么寫,怎么會有人關注呢?”
當天下午,貝殼財經記者又聯(lián)系了“上海老靜安102平方米三房帶私家小院,僅300萬元”的中介,被告知“這套房子不存在”,聲稱可以帶記者去實地看一些類似的房子。
相約與其在靜安寺地鐵站附近見面后,他了解完記者的預算在400萬元以內,他卻表示“手上的房源大部分都是在1000萬至1500萬元左右,我把你介紹給其他人吧。”“為什么與你報的價格差距這么大?”當記者向該名中介質疑時,他毫不避諱地說,“這就是引流手段?你也不想想,靜安區(qū)可能會有300萬的私家小院房嗎?”
貝殼財經記者在幾大短視頻平臺上發(fā)現(xiàn),像這樣的超低價房源信息發(fā)布者很多,這些短視頻“流量”往往都不低,有社交平臺上發(fā)文的“愛心數(shù)”最高有近2000個,發(fā)布者的實時觀看量“輕松破萬”。評論區(qū)里、直播間內,甚至還有不少疑似“水軍”的賬號,不斷留言、發(fā)彈幕、炒熱度。這些“賣房中介”往往采取線上引流的方式,先將熱度“拱起來”,吸引網友的眼球,再實施下一步操作。
【揭秘】
房產中介花錢雇博主 有平臺20元至40元/千次展示
網絡平臺上的虛假房源內容鋪天蓋地,發(fā)布者是誰?背后有著怎樣的利益鏈?
一位南京西路附近某房產中介公司知情人小王,向記者透露了其中套路,“這個視頻是發(fā)布的廣告,作者是我們花錢請的,要不然怎么會有人點進來呢?”
在交談中,小王告訴記者“我們有專門的市場部在對接這些廣告公司的,具體花多少錢我不清楚,但肯定都是長期合作,我進公司兩年多了,一直都在這么做?!薄熬拖衲闼⒌降纳缃黄脚_、短視頻的廣告,都是我們網絡推廣做的?!?/p>
小王表示這些網絡推廣團隊十分強大,除了發(fā)布大量虛假房源視頻廣告外,還在某些平臺能達到房源信息“壟斷”,“只要刷到的,都是我們的。“不論社交平臺、短視頻,都是一樣的,后面都有專業(yè)的團隊在運作?!庇浾咦穯?,平臺不治理、不刪除嗎?小王表示,“花錢了呀!它就不會被封掉,沒人管?!?/p>
貝殼財經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以某社交平臺為例,其提供多種廣告投放方式,包括開屏廣告、信息流廣告、搜索廣告等。廣告投放費用主要根據廣告形式、投放時間、投放范圍等因素定價。例如,CPM(千次展示費用)是一種常見的廣告計費方式,該平臺的CPM廣告收費標準是根據不同廣告形式和展示位置而定的。一般情況下CPM通常在20元至40元/千次展示之間;而話題廣告和直播廣告的CPM費用則較高,通常在100元甚至更高。
貝殼財經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多年來全國各地,對虛假房源信息發(fā)布的整治執(zhí)法從未停止,但多針對的是具體的房產經紀公司,或房產信息發(fā)布較為集中的專注房產交易的線上信息平臺、主流網站。依照房地產經紀的相關管理辦法,針對發(fā)布虛假房源信息、房源信息審核把關不嚴、房源真實性核實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都有整治。
奉賢區(qū)城管執(zhí)法局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他們在巡查中發(fā)現(xiàn),某平臺存在大量“197萬市中心兩房”“上海總價39萬獨立產證”等不實房源信息。經查,涉事公司通過盜用圖片、虛構房屋性質(如商住樓冒充住宅)等手段發(fā)布虛假廣告,已違反《房地產經紀管理辦法》第25條。依據第37條規(guī)定,涉事機構被處以3萬元罰款,取消網簽資格并納入行業(yè)黑名單,相關經紀人也被罰款1萬元。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根據《房地產經紀管理辦法》的第二十五條,對存在以隱瞞、欺詐等不正當手段招攬業(yè)務的,房產中介公司及業(yè)務人員,向當?shù)胤抗懿块T,據實進行投訴;若核實無誤的話,涉事的中介人員將會被行政處罰。
網絡亂象如何整治在各大視頻平臺發(fā)布房源信息,真的能不受約束嗎?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上海已經出臺相關規(guī)定,對新媒體平臺發(fā)布的房源信息進行了進一步規(guī)范。
2025年3月12日,上海房地產行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關于規(guī)范房地產信息發(fā)布的工作提示》,明確提出,依據管理部門要求,為規(guī)范新媒體平臺房源內容,打擊編造發(fā)布不實房地產信息的行為,營造清朗網絡空間和良好房地產市場秩序,要求各房地產經紀企業(yè)規(guī)范房源信息發(fā)布。
中央網信辦4月15日宣布,自當日起,開展為期3個月的“清朗·整治短視頻領域惡意營銷亂象”專項行動,從嚴打擊惡意虛假擺拍、散布虛假信息、違背公序良俗、違規(guī)引流營銷等惡意營銷亂象。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俞金旻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