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

作者:崔岱遠

版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5年6月

老北京的門風與家風

走進北京幽靜的小胡同,必能看見街道兩旁門洞里古舊的青石門墩兒后面那一扇扇斑駁的院門。無論是氣派的金柱大門還是樸素的如意門,門板正當中幾乎都刻著一副醒目的門聯(lián)。字體或隸書或魏碑,氣韻或蒼勁或雍容,無一不是用心寫就的書法作品。盡管歷經(jīng)風雨剝蝕,依稀可辨的筆鋒間仍然透出古都特有的風范。

門聯(lián)不同于春聯(lián)。春聯(lián)是用紅紙寫了過年前貼在兩旁門框上的,圖的是個喜慶,過了元宵節(jié)也就可以摘了。門聯(lián)要特意求先生寫了請工匠刻在門面上,為的是讓街坊四鄰都知道院子里這家人的門風。從前老北京的四合院一宅只住一大家子人,院門就好比是這家人的臉面,在北京話里也叫作門臉兒。從這道門里進進出出的往往是祖孫幾代人,刻著門聯(lián)的兩扇門板一用就能有上百年,要不最常見的門聯(lián)怎么會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呢?雖然拙樸無奇,卻能天長地久。

《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頁插圖。

“忠厚”和“詩書”是門聯(lián)里常見的字眼兒,并不僅僅歸讀書人專享,而是代表著京城上下各色人等共同的觀念。您能猜得出“忠厚培元氣,詩書發(fā)異香”這副門聯(lián)曾經(jīng)的主人是做什么營生的嗎?怕是想不到這只是一戶賣姜的生意人吧!

仔細品品,是不是挺有意思?散發(fā)著香氣的生姜吃下去可以培育出元氣,即便做個小生意也要推崇忠厚的品行,標榜詩書的高貴,這就是千年古都的風尚。

京城里的住家戶主要是官宦人家和文化人,再就是做各種生意的買賣人和服務(wù)行業(yè)的手藝人。他們的追求、他們的信念,乃至他們所從事的職業(yè)無不體現(xiàn)在院門上那副門聯(lián)的字句里。門聯(lián)就是這家人寫在臉面上的精氣神?!傲x氣相投裘臻狐腋,聲名可創(chuàng)衣贊羔羊”,一看就知道是做皮貨生意的。“恒足有道木似水,立市澤長松如海”,甭問,戶主的營生一準跟木材相關(guān)。當然,買賣人的門聯(lián)也不全都這么直白,“定平準書,考貨殖傳”就夠琢磨上一陣子的?!妒酚洝返摹镀綔蕰肥侵袊糯钤缬涊d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史的著作,同樣出自《史記》的《貨殖列傳》則是專門記敘商賈才俊的類傳,二者都反映了司馬遷的經(jīng)濟思想??磥磉@戶人家要么是博古通今的儒商,要么就是請教了哪位飽學之士。中醫(yī)大夫是京城里一個介于文化人和手藝人之間的特殊群體,若是誰家的門聯(lián)寫著“杏林春暖,橘井泉香”,一望便知,必是求醫(yī)問藥的所在。

至于書香門第,門聯(lián)會是這樣的:“西園翰墨,東壁圖書”或是“多文為富,和神當春”……這樣的門聯(lián)透著雅氣,帶著整條胡同都隱隱地有了書香。在這種環(huán)境里瘋跑長大的孩子,潛移默化間也會敬重上文墨吧?

“門闌生喜氣,山水有清音”,委婉的門聯(lián)多半屬于向往歸隱的官員僚屬,緊閉的院門后面想必藏著青石、魚缸、石榴樹和一顆寄情山水的心。這類門聯(lián)蓄含的韻味遠遠勝于“筆花飛舞將軍第,槐樹森榮宰相家”或是“龍圖世澤,虎關(guān)家聲”的張揚。

千年古都,往來過多少顯赫人物,在當時只是鳳毛麟角,在后世不過過眼云煙,到頭來真正長久的還是踏踏實實過日子的老百姓。就像刻著“傳家有道唯存厚,處世無奇但率真”的門臉兒后面曾經(jīng)生活過的那些住家戶一樣,立不了千秋功業(yè),也絕不敢轟轟烈烈,但他們善良厚道,講禮數(shù)、重體面、尊學問。他們幾輩子人整天推開這扇并不搶眼的院門,油鹽醬醋,娶妻生子,過著平凡的小日子,恪守著刻在門面上的淳樸門風。這門風,不正是看得見的家風嗎?

胡同里的四合院

也就近些年,北京興起了胡同游,很多游客懷著好奇心穿行老胡同,走進四合院,了解老北京的生活,美其名曰“逛胡同”。

論真了說,“逛胡同”可不是什么好詞。胡同的功能相當于居民小區(qū),是住家戶過日子的所在。哪個小區(qū)允許人隨便逛呢?胡同里既沒有公園可逛,也沒有市場可逛,頂多有個賣油鹽醬醋的副食店。就連糧店、茶莊、小酒鋪也都開在胡同把口的街面兒上。在胡同里四合院只能看見個街門,內(nèi)里是看不見什么的。不管是深幽的金柱大門還是樸素的如意門,兩扇門板大都緊閉著,除非主人邀請,一般不能跨進人家院子。胡同兩側(cè)青灰色磚墻上只在高處開幾個小窗戶,絕沒有落地窗能向里張望,除了周圍的老街坊和幾個賣菜的、磨刀的、收破爛兒的半熟臉小販行走其間,胡同里很少能見到陌生人。老北京話里的“逛胡同”可不是指旅游,而有著另一層意思,專指舊時代的浪蕩鬼在八大胡同的風月場里東踅摸西逛悠。

現(xiàn)在老城區(qū)的不少胡同搖身一變成了新網(wǎng)紅,四合院經(jīng)過修整開成了客棧、餐館、咖啡廳,到胡同旅游的人這才有機會走進四合院一探究竟。

不少游客感到詫異,為什么四合院的大門不開在中央,而是朝南的開在東南角,朝北的開在西北角,這就涉及北京的風水。北京城西北高東南低,坐落在從西北向東南傾的北運河水系,水從西北往東南流。北京常刮西北風,從西北吹向東南,四合院開門的方位正是北京風水的走面。所謂風水,不過就是風吹的方向、水流的方向。

打開北京地圖,你會看到京城里大運河從積水潭、西海、后海到什剎海這段的流向正是沿著北運河流域走的。風從水上吹過,滋潤了整座京城,讓京城子民沐浴其中,四合院開門的方向順風順水,讓風和水隨著人一起出入順暢。

《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頁插圖。

四合院蘊含了太多這樣的巧思,就比如正房堂屋的進深是根據(jù)節(jié)氣來定的。夏至正午時分日影最短,烈日的光影正好照在堂屋門檻上進不來,讓屋里免去了暴曬。冬至日影長至,午后暖陽斜照在端坐于堂屋正中八仙桌旁太師椅上那位長者的膝蓋上,暖融融的感覺太愜意了。把這個由日影決定的進深拉方了,就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一間房”。這種設(shè)計既充分利用了陽光,又暗合著天人合一的理念。

不知您想過沒有,大家常說“下廚房”“上廁所”。民以食為天,廚房怎么是“下”呢?廁所并不高雅,為什么卻能用“上”呢?站在四合院里您就全明白了。廚房的合理位置是在下風口的東南角,這樣才能讓做飯的油煙吹到院外,而不至于灌得滿院子嗆人。廁所的位置首先要考慮老人方便,老人睡在正房西屋,堂屋是不睡人的,正房東側(cè),也就是左邊的上位是廁所,所以才叫“上廁所”,更文雅的說法是“登東”,而東廁、東凈、東廝都是指廁所。

進了四合院的大門,迎面必有青磚影壁,左轉(zhuǎn)一排倒座房位于大門以西,曾經(jīng)的私塾就設(shè)在這里,所以也叫西塾。

瑯瑯書聲傳到大門外,街坊四鄰都知道這院請了教書的西賓,全家人都覺得臉上光彩。

西賓是客,進不得通往里院那座精巧的垂花門。過去女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二門”指的就是這道門。垂花門里有個青磚四方平臺,老太太送親戚在這且聊呢。要是為老人做壽,家里請?zhí)脮[上一桌二椅,這里又成了一座小戲臺。

垂花門里是屬于自家人的天地,養(yǎng)著花鳥魚蟲,栽著石榴、海棠,住過團團圓圓的一戶人家,頭頂著青天,腳接著地氣,過著安分守己的小日子。


本文節(jié)選自《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已獲得出版社授權(quán)刊發(fā)。

原文作者/崔岱遠

摘編/何也

編輯/張進

導語校對/趙琳